• 欢迎访问河北专接本网!本站为【传爱专升本】旗下门户网站,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专升本政策与资讯,具体专升本考试信息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http://www.hebeea.edu.cn/ 为准。
  • 登录 | 注册
    服务时间
    9:00-24:00
    报考解答
    还在为报考流程
    报名条件发愁?
    微信扫码添加
    发送【地区】+【年级】+【专业】

    (传爱咨考专升本老师为你解答)

    学习交流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真题福利
    在线做题
    扫码即可开始刷题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0311--89606760
    客服
    河北专接本 >考试大纲 > 专业课考试大纲 > 2021年河北专接本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医学

    2021年河北专接本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医学

    2021-04-02 08:58:22    来源:河北专接本    点击:
      【导读】2021年河北专接本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同学们要根据考纲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以下是河北专接本为大家收集的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1年河北专接本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医学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是为招收中医学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重在阐释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原则。其在整个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

      考生应理解或了解各章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或学会各章节的知识要点与难点;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层次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具备基本的哲学思辨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分析、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须要明确是除了解性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外,其余知识点均可通过不同题型进行考核。《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注重从两个方面对考生进行测试,一方面检测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检测考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均采用五选一形式;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以指定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点为准进行解答。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30分,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合计为150分。

      Ⅱ.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绪论

      (一)知识要点

      1.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受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

      ③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方法。

      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①病、证、症的概念。

      ②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③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要求

      1.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知识要点

      1. 精气学说

      (1)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②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及其形式;气化的概念与形式。

      ③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④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

      ①阴阳的基本概念。

      ②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思路与方法;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和绝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阴阳对立制约:包括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和排斥,但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阴阳互根互用:包括阴阳互为根本和相互资生。

      ③阴阳交感与互藏:升降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义;互藏的概念与意义。

      ④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与形式。

      ⑤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

      ⑥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及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念及维系机制。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中药的性能。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①五行的基本概念。

      ②五性特性。

      ③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2)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生与相克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及所胜与所不胜关系。

      ②五行制化和胜复:制化的概念、规律和意义。

      ③五行相乘与相侮:相乘与相侮的概念、次序、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④五行的母子相及: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的概念及规律。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体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

      4.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强调功能联系。

      (二)考核要求

      1. 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事物的阴阳属性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特性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 掌握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

      5. 了解中医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三、精气血津液神

      (一)知识要点

      1.精

      (1)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

      (2)人体之精的代谢: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3)人体之精的功能:繁衍生命、濡养、化血、化气、化神。

      (4)人体之精的分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脏腑之精与生殖之精;各精的构成和基本功能。

      2.气

      (1)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2)人体之气的生成。

      ①生成之源:由先后天之精化生,并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合而成。

      ②气的生成与脏腑功能的关系:肺、脾、肾等脏在气的生成中的作用。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①气的运动:气机的概念;气运动的形式;气运动的意义;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②气化:气化的概念;气机与气化的关系;气化的形式。

      (4)人体之气的功能。

      ①推动与调控作用:阳气的推动作用与阴气的调控作用。

      ②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的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凉润作用。

      ③防御作用:一身之气(正气)的防御作用。

      ④固摄作用:固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作用。

      ⑤中介作用: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是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

      (5)人体之气的分类:人体之气的层次结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组成、分布及功能。

      3.血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血液的化生之源及相关脏腑功能。

      (3)血的运行: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及相关脏腑机能。

      (4)血的功能:濡养;化神。

      4.津液

      (1)津液的基本概念:概念及津与液的区别。

      (2)津液的代谢: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及相关脏腑的功能。

      (3)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充养血脉;调节机体体温。

      5.神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包括广义之神与狭义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精气血津液为化神的物质基础。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神的作用:调控气与精血津液的代谢;调控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6.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2)气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生气,津能载气。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血同源概念;津血同源概念。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掌握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代谢、功能及分类。

      2.掌握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动与气化、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6.掌握气与血、气与津液、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7.了解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四、藏 象

      (一)知识要点

      1.藏象学说概论

      (1)藏象的基本概念。

      (2)藏象学说的形成。

      (3)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并与自然环境相通应。

      (4)脏腑分类及各自的生理特点。

      (5)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与作用。

      2.五脏

      (1)心。

      ①主要生理机能:主血脉;主藏神。

      ②生理特性:主通明、心气下降。

      ③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心包含义及功能。

      (2)肺。

      ①主要生理机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②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主宣发肃降。

      ③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脾。

      ①主要生理机能:主运化;主统血。

      ②生理特性:主升举;喜燥恶湿。

      ③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4)肝。

      ①主要生理机能:主疏泄;主藏血。

      ②生理特性:肝为刚胜;肝主升发。

      ③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5)肾。

      ①主要生理机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②生理特性:主蛰守位,肾气主升。

      ③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命门含义及功能。

      3.六腑

      概说:七冲门的部位和作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

      (1)胆。

      ①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②胆为奇恒之腑。

      (2)胃。

      ①生理功能:主受纳水谷,主腐熟水谷。

      ②生理特性:胃气下降;喜润恶燥。

      附:胃津、胃气、胃阴、胃阳的生理作用。

      (3)小肠。

      ①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4)大肠

      ①生理功能:主传化糟粕,主津。

      (5)膀胱。

      ①生理功能:汇聚水液,贮存和排泄尿液。

      (6)三焦。

      ①六腑三焦(有形之实体,是水液由肠道渗入膀胱的通道)。

      ②部位三焦(生理机能:通行诸气和运行津液;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生理特点: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③辨证三焦(温病的辨证纲领)。

      4.奇恒之腑

      (1)脑。

      ①概述:为髓海,为元神之府,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②生理机能。

      (2)女子胞。

      ①主要生理机能:主持月经,孕育胎儿。

      ②与脏腑、天癸、经脉的关系。

      附:精室。

      5.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4)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理解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2. 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机能、生理特性,及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 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

      4. 掌握脑和女子胞的主要生理机能。

      5. 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6.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7. 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

      五、经络

      (一)知识要点

      1.经络学说概述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学说的形成。

      (3)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3.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

      (2)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机能。

      4.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5.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

      2.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和大体循行路线。

      3.掌握奇经八脉的概念、主要功能,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4.掌握经别循行分布特点:离、合、出、入。

      5. 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

      6.了解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循行路线和基本功能。

      7.了解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8.了解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六、体质学说

      (一)知识要点

      1.体质学说概述

      (1)体质的概念:包括体质的结构、体质的特点和体质的标志。

      (2)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1)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3.体质的分类

      (1)体质的分类方法。

      (2)正常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4.体质学说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

      2.了解体质的生理学基础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

      (一)知识要点

      概说:病因和病因学说的概念;病因学说的源流简介;病因学说的特点:辨症求因。

      1.六淫

      (1)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①风邪: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主动,为百病之长。

      ②寒邪: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收引。

      ③湿邪: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

      ④燥邪:其性干涩,易伤津液、侵袭肺脏。

      ⑤暑邪:阳邪,其性炎热趋上,易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扰心神,易致疮痈。

      ⑥火(热)邪:其性炎热、升散,易伤津耗气,多挟湿邪。

      2.疠气

      (1)疠气的基本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重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3)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3.七情内伤

      (1)七情的基本概念:包括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影响病情变化。

      4.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食类偏嗜。

      5.劳逸失度

      (1)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2)过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

      6.病理产物

      (1)痰饮。

      痰饮的基本概念;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①痰饮的形成:包括原因和机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蔽清窍,伤及神明。

      (2)瘀血。

      瘀血的基本概念,注意与血瘀概念的区别。

      ①瘀血的形成:病因和机理。

      ②瘀血的致病特点:阻滞经脉气血;累及多个脏腑;易致中风、气脱。

      ③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刺痛;出血;肿块;青紫;舌脉改变。

      (3)结石。

      结石的基本概念。

      ①结石的形成:原因和机理。

      ②结石的致病特点: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多发于肝、胆、肾、

      膀胱及胃等脏腑。

      7.其地病因

      (1)外伤:包括外力损伤、烧烫伤、冻伤、虫兽所伤等。

      (2)诸虫:包括蛔虫、蛲虫、绦虫、钩虫、血吸虫等。

      (3)药邪。

      (4)医过。

      (5)先天因素:包括胎弱,胎毒等。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

      2.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及各自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理解各淫邪基本概念中的相关重要内容。

      3.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理解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4.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5.掌握痰饮、瘀血基本概念及各自的形成机制和致病特点,掌握结石的致病特点。

      6.了解结石的概念及形成。

      7. 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的致病概况。

      八、发病

      (一)知识要点

      概说:发病的概念;发病学说的概念、源流。

      1.发病原理

      (1)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在发病中的作用。

      (2)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环境、体质和精神状态。

      2.发病类型

      (1)感而即发。

      (2)伏而后发。

      (3)徐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各发病类型的概念及引起疾病复发的机理。

      3.了解影响发病的因素。

      九、病机

      (一)知识要点

      概说:病机的概念、层次结构;病机学说的概念、源流。

      1.基本病机

      (1)邪正盛衰。

      ①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②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2)阴阳失调。

      ①阴阳偏胜。

      ②阴阳偏衰。

      ③阴阳互损。

      ④阴阳格拒。

      ⑤阴阳亡失。

      (3)精气血的失常。

      ①精的失常:精虚、精瘀的病机。

      ②气的失常:气虚与气机失调。

      ③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的病机。

      ④精气血关系失调。

      (4)津液代谢失常。

      ①津液不足。

      ②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③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5)内生“五邪”。

      ①风气内动。

      ②寒从中生。

      ③湿浊内生。

      ④津伤化燥。

      ⑤火热内生。

      2.疾病传变

      概说:传变的概念。

      (1)疾病传变的形式。

      ①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外感病传变;内伤病传变等。

      ②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与虚实转化。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包括体质因素、病邪因素、地域因素、气候因素和生活因素等。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了解病机的层次结构。

      2.理解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

      3.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4.掌握精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病机。

      5.掌握“气血关系失调”和“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6.掌握内生“五邪”的病机。

      7.掌握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理解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

      十、防治原则

      (一)知识要点

      1.预防

      预防的概念、治未病的概念及其与养生的关系。

      (1)未病先防:养生以增强正气,并避免邪气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和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则

      治则的基本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区别,治则与治法的层次结构;治病求本的概念。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精气血津液。

      (6)三因制宜。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预防、治未病的基本概念和及其包含的内容。

      2.掌握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3. 理解治病求本与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则之间的关系。

      4.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

      【结尾】以上是2021年河北专接本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医学的相关内容, 关注河北专接本网,您就能获取到河北专接本资讯、专升本政策、考试大纲、复习备考、河北专接本常见问题等,加入河北专接本考试交流群、扫描关注河北专接本之家微信公众号,获取免费真题资料、模拟试卷和老师同学一起接本上岸吧。

    河北专接本尾部图片
    河北专接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hebzjb.cn/show-1360-2796-1.html

    2024年河北专升本便捷服务

    · 温馨提示:由于专升本考试机会一年
    仅此一次,建议广大在校生提前备考。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河北专接本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河北专接本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专接本政策、资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试题题库、咨询解答。